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置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时代鲜明的主题,科技创新已成为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的重要抓手。
湖北最大的优势是科教资源,共有100余所高校、1500多家科研机构,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数量、各类创新平台数量、科技成果数量均居全国前列。但湖北科教资源主要集中在高校院所,企业创新主体数量相对不足。
省委省政府一直将加快科技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作为科技创新的中心任务,特别是将强化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校院所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成果作为重中之重。2013年,我省出台了《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暂行办法》(即“科技成果转化十条”),将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下放到科技人员和创新团队,并将其收益比例提高到70%-99%。去年至今年,我省又先后颁布实施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创新湖北”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科技创业的十条意见》等。
近几年,我省在体制机制、政策环境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但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不足的问题仍然非常突出。
我省对7所部属高校和8所省属重点高校近三年横向科研项目实施情况抽样调查显示,高校服务企业的横向科研项目在数量以及合同金额上已呈逐年下降趋势。
有关人士分析,影响高校院所及其科研人员服务企业研发活动的因素包括: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方式不合理、过于严苛;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不明晰、落实难;服务企业科技人员职称评定激励措施不到位;高校院所承接企业研发项目,与管理部门对学校的评估和财政投入缺乏相关性,等等。
我省经过广泛调研,充分听取了高校院所一线科研人员的呼声,针对高校院所反映的突出问题,此次推出了力度更大、“含金量”更高的扶持鼓励政策。
解读:“新九条”的出台和实施,必将有效破除高校院所服务企业体制机制的束缚,充分激发高校院所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创新创业的积极性,进一步降低省内企业转化应用高校院所科技成果的创新成本,为我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通过科技创新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