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科研工作>> 理论园地>> 正文
高鸿:新时代推进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与路径
2021年08月14日 12:17 点击:[]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刚刚结束的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又审议通过了《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意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命题与新要求。培养“大国工匠”需要“工匠之师”,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对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有着重大的意义。新时代的职业教育发展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理念,其关键在教师。迎接新时代,应对新挑战,抓住新机遇,以新理念、新战略、新思路,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强基固本的系统性工程,遵循职业教育规律与教师成长发展规律,深入推进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一流职业教育教师,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努力开创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新局面。

一、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新时代全面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十一五”以来,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使约65万职业院校教师接受了业务培训和企业实践。同时通过实施《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和《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等政策,推动了教师企业实践的规范化、常态化和长效化建设,有效促进了职业院校教师“双师”素质的提升和“双师”结构的优化。职业院校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得到更新,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一批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被引进、充实到职业院校教学一线,优化了教师队伍构成。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已基本建立,教师队伍学历和职称结构不断改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的成就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基础性保障。

步入新时代,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迅猛发展,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创新驱动战略”“中国制造2025”都将对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内容与模式、学习方式等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培养多样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对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与新挑战。面对复杂多变的教育发展环境,面对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我们的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着很多不适应性,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职业教育教师制度尚未健全,教师数量总体不足,“双师型”教师短缺;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普遍较低,大多数教师缺少企业生产实践经验,开展实践教学的能力不强;教师培养与补充机制不畅,难以从社会和企业吸引优秀人才到职业院校任教。总的来看,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已然成为当前制约职业教育发展、影响职业教育质量的一个薄弱环节。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抓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就抓住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环节。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也不可能培养出受社会、企业欢迎的技术技能人才。面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对于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完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以师德为先,把提高职教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

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教师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身正为范,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每时每刻都在感染、熏陶和影响着学生。“育好人”是职业教育教师教好书的先导和灵魂。职业院校是大国工匠的摇篮,职业教育教师是大国工匠的塑造者,是工匠之师。作为大国工匠的培养者,职业教育教师要集教师与师傅于一身,既要懂教育,又要有技术,在某一领域有专门的造诣,成为某一行业的大师,同时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要具有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精益求精的完美精神、持之以恒的执着精神、不因循守旧的创新精神。具有高尚职业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高超的职业能力、高贵的职业品质的大国工匠,这是言传身教的最好诠释。因此,全面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必以师德为先。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问题。

(一)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完善师德规范

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要广泛宣传职业教育师德典范,讲好师德故事,加强引领,注重感召,弘扬楷模,形成强大正能量。要强化职业院校师德考评,体现奖优罚劣,着力解决师德失范等问题。构建科学有效的师德师风考评机制,从领导评价、教学单位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评价等多个方面分层次进行,并将考评结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可以将师德师风考评与教师最关心的职称评聘、出外进修学习、教科研评奖、名师评选、干部任用等挂钩,对于违反师德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做到奖惩分明、客观公正,使师德师风监督公开化、社会化、制度化。

(二)弘扬高尚师德,树立道德楷模

道德楷模是道德上仿效的榜样,是某种道德理想的集中体现。在职业院校这个培养人才的摇篮里,师德师风模范的引领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各级政府和职业院校应通过教书育人楷模、师德标兵评比等活动,塑造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形象。社会媒体要大力宣传“全国模范教师”张丽莉等典型教师的光辉事迹,努力营造树师德、铸师魂、正师风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职业院校教师弘扬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好风尚,争做道德高尚、治学严谨、作风正派,在师生中和社会上有良好声誉的先进分子,引导和激励广大教师自觉加强思想建设、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真正成为学生的楷模和表率。

三、以标准为本,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资格制度

教师资格制度是最能体现教师职业特点、职业尊严的职业许可制度,它是教师队伍质量的基本保证,是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初步建立起职业教育教师管理制度,但现有的这些管理制度并不健全,特别是职业教育特色不突出。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制度不能很好地反映职业教育对教师教学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缺乏科学的教师准入标准,入口不严。职业资格制度作为优化职教教师队伍、把好职业教育教师质量关的职能作用大打折扣,大量不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进入了职业院校教师队伍。自上个世纪末期,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实践中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理念,以此来引领职业教育教师建设和教师专业化发展。“双师型”教师的提法反映了职业教育教师的特色,在实践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双师型”教师缺乏统一的内涵与标准,实践中难以操作,其只能引领教师队伍的建设,而不可能上升为一种标准。因此,这一做法仅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师资格标准在缺乏职业教育特点情况下的一种权宜之计。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实践表明,职业教育必须构建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包括教师准入标准、教师专业标准、培养培训课程标准、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制度和职务评聘办法。有了这些标准,教师的准入、培养培训、专业化发展就有了科学依据,建立起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就成为一种必然。

(一)建立严格的职业教育教师准入制度

澳大利亚TAFE 学院对专任教师的准入,除一般学历要求外,尤其强调教师资格证书的获得情况,包括“培训与鉴定”培训包(TAA 培训包)四级证书和专业资格证书。英国通过制定严格可信的体制机制,检验学历与以往的实践经验,以确保职业教育教师能够传授职业教育所需的技能,要求入职教师在具备一定职业教育教师观和遵守行为规范的基础上,应在职业知识、教学关键领域和个人素质上达到相应能力要求。不同于澳大利亚与英国的准入标准,德国对职业院校教师的准入更为重视入职教师是否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师范培训。德国入职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占50%以上,通过专业师范培训的任教者需具备3~5年的实践工作经验;未通过专业师范培训的任教者需至少8年以上的对应行业工作经验。正是因为对入职教师系统培训和实践经验严格的准入要求,保证了职业教育整体教师队伍的高质量。而目前我国对职业教育教师取得教师资格仅明确要求学历达到本科以上学历,缺乏对职业资格的明确要求。对于职业教育教师的准入标准构建来说,应突出强调教师应具备的职业资格,职业学校教师必须拥有相关行业企业的丰富经验或者获取相应资格证书,也就是体现其具备的职业实践能力,这是职业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和最终归宿,也是最能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重要标准。因此,必须尽快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体系和准入制度,制定体现职业教育教师劳动特点的准入标准,并建立相应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的认证机构, 严把职业教育师资入口关,为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奠定基础。

(二)构建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

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分专业教师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致使职业教育培养培训、职务评聘、教师专业发展缺乏科学依据。而专业标准的建立是一个系统、科学、长期的过程,需要结合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实际,开发出体现中国特色、切实可行的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为教师培养与聘用提供依据。在制定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时,要以专业教学和专业实践为着眼点,精准对接教育理念、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与专业服务等关键要素。教师应该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侧重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职业素养和精神的培养,形成对职业教育事业的责任感;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专业道德,这是维护教师专业尊严和专业自主性的重要载体,也是规范教师行为、提升其专业服务品质的重要工具;教师应该具备深厚而广博的专业知识基础,包括所教专业的基本知识、教育方面的知识与实践历程中形成的实践知识;教师应该具备完备的专业能力,包括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善于反思的能力。特别是专业实践能力,这是教师专业标准中真正能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重要部分,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职业院校教师综合素质的本质特征,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必须突出强调教师的专业实践,在整体上应体现师资队伍的“双师结构”性;职业教育教师还要进行高标准的专业服务,即对企业员工实施技能培训和为企业生产提供技术研发。

四、以体系建设为基,全面加强加快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和补充

目前,我国专门开展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不仅数量严重不足、布局结构不合理,而且办学条件普遍难以达到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要求。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面临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四化同步发展、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等新机遇和挑战,迫切需要重新构建和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探索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补充机制。

(一)完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相关政策措施

首先,合理组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鼓励综合性高校参与培养,以扩充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规模。没有职业教育师资专门培养机构的省份,要组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或在综合性大学通过整合教育资源等方式设立职业教育教师学院。其次,推广职业教育师范生免费政策,改革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招生制度,拓展生源渠道和招生路径。自2007年以来实施的免费师范生政策,对于解决基础教育的师资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免费师范生政策一旦涵盖职业教育,推广到全国,必将对职业教育教师培养起到极大地促进。再次,探索职业教育师范生本硕连读机制,提升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层次。随着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对职业教育师资的学历要求也日益提高。培养一批具有硕士学位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师资,成为职业院校的迫切需求。国家应出台政策支持职业教育教师培养机构开展本硕连读培养试点工作,确保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机构培养的学生能通过提高学历进入职业学校。同时,适应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的需要,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系列中增设职业教育硕士和博士类型,培养高层次“双师型”教师,满足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最后,加大招生与培养制度改革,建立起定向培养职业教育教师的渠道,试行职业教育研究生单独招生制度,通过单列计划优先招收具有企业第一线实践经验的高校毕业生(尤其是技术能手),到专业对口的职业教育师范专业定向进行培养,吸收有志于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技术技能人才通过师范教育和“双师”素质培养后进入职业院校任教。

(二)改革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

要进一步提高现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培养质量,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机构要大力转变“学科式”的培养模式,并借鉴国外科学严谨的职业院校教师培养方式,使培养人数不断增多、培养内容不断丰富、培养方式不断多元、培养模式不断创新,以满足职业院校对教师在数量上与质量上的多样化需求。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要在巩固原有对口招收“三校生”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3+4”“3+2”中本、高本一体化贯通培养模式,即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与职业院校的一些优质专业联合培养职业技术师范生,用较长的时间来培养“双师型”教师。探索“3+5”单独招生、对口培养模式。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探索从广东高职院校招收优秀毕业生,通过两年的教育来培养职业教育教师,以及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和安徽科技学院招收优秀中职毕业生开展5年的本科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这些实践探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以协同为要,完善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机制

教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持续进行、不断强化的过程,因此,在职培训是提升职业教育教师素质的必要途径。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应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对职教教师的专业性要求,构建符合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特点和需求的培训制度,搭建培训平台,强化培训条件保障,创新培训模式,从而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而在这其中,企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职业教育本身的特点及对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性要求所决定的,是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区别于其他教师培训的最大特色,规范化、制度化的企业实践是职业教育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形式。因此,加强校企深度协同,强化产教融合,构建起职业教育教师培训的有效机制将是全面提升职教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手段。

必须要明确的是,企业是构建职业院校教师培训机制的必要参与者,也是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提升职业院校教师“双师”素质的有力推动者。校企合作开展教师培训是职业教育教师在职培训中最为重要、不可或缺的一环,是提升职教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职教教师培训区别于其他教师培训特殊性之所在。企业为职业院校教师提供实践场所,可以使他们感悟真实的职业场景,受到专业的技能训练,获得企业第一线的宝贵经验。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企业安排高水平的技师(工程师)对进行企业实践的职业院校教师,进行“一对一”地传、帮、带,让教师了解、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生产技术、生产流程、岗位技能、职业标准以及新工艺、新知识等,实现从“知识型”教师向“知识技能型”教师的转变与升华。

建立并实施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机制,通过建设产学研结合的教师企业实践培训基地,一方面助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另一方面,通过职业院校教师参与企业科研实践、企业员工培训、企业管理,可使企业在技术攻关更有力,在员工素质上有进一步提升。建立职教师资定期参加企业内培训制度,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兼职或挂职锻炼,并积极参与企业技术研发等,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如法律规范等,明确企业接纳职业院校教师实践的具体责任与义务,逐步将教师到企业实践形成常态化、规范化,使每位教师都能获得到企业实践与学习的机会,并将到企业实践的情况作为任期考核的基本内容和职务聘任、晋级、评优的必要条件。

此外,兼职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中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将从整体上提升师资队伍的素质。可通过实行职业院校“固定编制”与“流动编制”相结合的用人机制,用“流动编制”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同时,为保证企业内培训质量,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开发企业培训师傅的资质框架,探索建立企业培训师傅资格制度。

实现中国梦,离不开教育梦,而广大教师则肩负着为学生和家庭逐梦、为国家和民族圆梦的历史使命。今后一个时期,要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扎实的作风把十九大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到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创新体制机制,紧紧抓住制约师资队伍发展的关键问题,勇于突破,以创新性思维推动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再上新水平。

作者| 高鸿来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