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献 学党史 | 把泪焦桐成雨

2021年04月20日 16:50 点击:[]

50多年前,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与“三害”抗争,在兰考贫瘠的土地上,种下这棵泡桐树,也播撒下了“千顷澄碧”的希望。图为游客在兰考县“焦桐”纪念地参观。 新华社记者 朱祥 摄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单行本

从1956年到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间,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在社会主义建设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在精神力量上也获得了巨大丰收,涌现出大量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抒写了无数改天换地的壮丽诗篇,形成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时代精神……1966年2月7日,新华社采写并播发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人民日报》等全国各报纸全文刊发,引起强烈反响。随后,全国掀起学习焦裕禄的热潮。

“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焦裕禄是山东省淄博市北崮山村人,1922年8月16日出生于贫农家庭,194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工作。解放战争后期,焦裕禄随军离开山东,到河南尉氏县工作。1953年到1962年,焦裕禄在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担任车间主任、科长。1962年12月,焦裕禄调到兰考县,先后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

兰考是一个老灾区,常年遭受风沙、内涝和盐碱等“三害”袭扰,经济发展水平非常低下。三年困难时期,兰考人民生产生活水平面临极大困难。1962年,全县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最低。正是在灾情最困难的时候,焦裕禄来到兰考。

焦裕禄上任之后毫不畏惧,带领全县人民进行封沙、治水、改地的斗争。他身先士卒,以身作则;风沙最大的时候,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瓢泼的时候,他带头踏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把群众同自然灾害斗争的宝贵经验,一点一滴地集中起来,变成全县人民的共同财富,成为全县人民战胜灾害的有力武器。

要改变兰考面貌,干部是关键。1963年元月,焦裕禄在县委扩大会议上,要求各级领导同志要带头到困难村去,与基层干部同甘苦、共患难,为改变贫困地区面貌作出贡献,为基层干部作出榜样,真正做到心不离群众,身不离灾区。

焦裕禄对同志对人民满腔热情。他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他的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他积劳成疾,患上肝病,在病痛折磨下,仍坚持在治沙第一线。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被肝癌夺去了生命,年仅42岁。他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1964年11月,河南省委号召全省干部学习焦裕禄同志忠心耿耿地为党为人民工作的革命精神。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新华社记者穆青、冯健、周原合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全面介绍了焦裕禄的感人事迹,同时还刊登了《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的社论。随后,人民日报连续10天发表了10篇评论文章。全国掀起了一个学习焦裕禄的热潮,焦裕禄成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

“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群众就信任你、拥护你”

焦裕禄是党的优秀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和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缩影。

几十年过去了,人民仍然没有忘记焦裕禄。1990年,当年三个采写焦裕禄事迹的新华社记者穆青、冯健、周原重访兰考。他们在兰考四处走访,撰写了重磅通讯报道《人民呼唤焦裕禄》。其中写道:

“我们在河南农村访问,同地委、县委的许多干部交谈。他们在学习焦裕禄的活动中,有深切的感受,有各自的经验体会,内心也有些隐忧……

“书记们谈到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时,都很动情。他们举出许多事例说,只要与群众心连心,处处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群众就信任你、拥护你,工作就会一呼百应;国家有什么困难,群众也会支持国家渡过难关,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辞。如果你心里没有群众,和群众离心离德,违背群众利益,再大的好事,就是干部喊破嗓子,群众也是百呼不应。这是一个非常朴素的真理。”

1990年7月15日,当时在福建省福州市工作的习近平同志,读到《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深受感动,撰写了《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真切表达对焦裕禄的深情赞颂: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焦裕禄,一个时代的民族记忆;焦裕禄精神,一种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自立、坚韧不拔的精神符号。他逝世50多年来,不管时代发生怎样的变迁,人民对他的呼唤从来不曾停止,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逐渐成为全体党员干部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跟党走”

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3次到兰考视察,要求当地干部学习焦裕禄,对标焦裕禄,让群众更满意,把兰考发展好。他曾动情地说,我们这一代人是深受焦裕禄同志事迹教育成长起来的,焦裕禄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

2009年春,在兰考县干部群众座谈会上,习近平把焦裕禄精神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2014年3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角度对焦裕禄精神作了四个方面的概括,即“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京听取兰考县委和河南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情况汇报时,又把焦裕禄精神概括为“三股劲”,即要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2017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说,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跟党走,他一生都在为党分忧、为党添彩。

习近平总书记从不同角度对焦裕禄精神的概括和提炼,抓住了焦裕禄精神中最重要的内容,即怎样对待群众、怎样对待党、怎样对待工作、怎样对待个人利益,揭示了焦裕禄精神的实质,即对人民无限热爱、对党无限忠诚、对事业高度负责任、对自己严格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焦裕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张文良 作者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链接

严冬,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焦裕禄召集在家的县委委员开会。人们到齐后,他并没有宣布议事日程。只说了一句:“走,跟我出去一趟。”就领着大家到火车站去了。

当时,兰考车站上,北风怒号,大雪纷飞。车站的屋檐下,挂着尺把长的冰柱。许多逃荒的灾民扶老携幼拥挤在候车室里。他们正等待着国家运送灾民前往丰收地区的专车,从这里开过……

焦裕禄指着他们,沉重地说:“同志们,你们看,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我们的阶级兄弟。是灾荒逼迫他们背井离乡的,不能责怪他们,我们有责任。党把这个县三十六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

他没有再讲下去,所有的县委委员都沉默着低下了头。这时有人才理解,为什么焦裕禄深更半夜领着大家来看风雪严寒中的车站。

从车站回到县委,已经是半夜时分了,会议这时候才正式开始。

焦裕禄听了大家的发言,最后说:“我们经常口口声声说要为人民服务,我希望大家能牢记着今晚的情景,这样我们就会带着阶级感情,去领导群众改变兰考的面貌。”

紧接着,焦裕禄组织大家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文章,鼓舞大家的革命干劲,鼓励大家像张思德、白求恩那样工作。

——摘自《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