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交际技巧
一、主动沟通――建立起友谊的桥梁
有时交际障碍是由于过分矜持造成的,主动沟通,多向他人袒露自己,主动地传递友善的态度,才易于打开交际局面。有些人不善于理解他人,不利于双方合作共事,也无益于彼此融洽交往。“伸手不打笑脸人”,主动向别人伸出友谊的手,你就能取得交往中的主动权。
二、善于求同存异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何况人是活生生的、变化的个体。在交际中,对于兴趣、爱好等不是原则的问题,不妨求同存异。如果心理上过分苛求“志同道合”的想法先入为主,无形中拉大了你与他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不利于你扩大交往。
毛主席与周总理在党内外不同阶层、不同政见的人中广交朋友,非但没有给他们的事业带来负面影响,反而帮助他们团结了更广泛的群众一道为民主、为自由而斗争,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大同而小异,既不违做人的原则,又不失友谊。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道理正是这样。
三、少一份挑剔,多一份理解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如果我们紧盯着缺点不放,就会在心理上产生戒备与拒绝,言行流露出不满,影响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假如我们多看别人的优点,对别人的缺点少一分挑剔,多一份理解,自然表现出亲近感,别人也会对我们友善起来。
理解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人际交往中,如果都能站在对方立场,多替别人着想,势必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误会与不愉快的冲突,从而维持彼此间和谐的人际关系。四、友善待人
卡耐基总结“如何交友和影响他人”时,有一条就是“从友善的方式开始”。马克思则说:“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地对待别人。”交际中存在着互动的心理倾向,你以什么样的态度对人,别人也同样回报你什么态度。
然而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似乎忽视了这点。他们从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却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抱怨人心不古。“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礼貌、谦让、善意时常可以换来别人的笑脸相迎、信任和礼让。反之,则遭致别人的反感。年轻时喜欢“以牙还牙”的美国总统威尔逊说:“假如你对我挥拳舞臂的话,我想我能回答你的是尽快地同你一样,挥起我的拳头来。”在交往中,人们需要别人尊重、理解和接纳。我们应多考虑对方的想法,避免伤人的感情而使对方产生抵触心理,影响双方的交往。即使你比别人高明,也不要充当导师,动不动就对别人指手划脚,教训别人:“你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或者说:“连这也不懂!”哪怕你的动机是好的,也可能招致别人的逆反心理,认为“你又有什么了不起”,对你产生一种本能的反抗,造成你与他人交往的阻力。
五、善化干戈为玉帛
同一屋檐下,朝夕相处,人与人之间有矛盾在所难免。如果双方曾有过矛盾,不要采取消极的“躲”的办法,“低头不见,抬头见”,靠“躲”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如果不积极主动地及时化解矛盾,则可能会使误会加深,同学之间见面冷若冰霜,背后相互诋毁、攻击,形成交际中的恶性循环。
大学生交际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善于消除误会。如果遭到误解,先要冷静对待,想想自己有没有责任,错了坦率承认,表示歉意。如果没错,同样要冷静分析,对于那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不妨一笑置之。有不同的看法,可以各自保留意见,不能强求对方接受己见。同时,不管过去与现在关系怎样,在工作、学习中仍然要采取合作态度和保持积极的交往态度。很多矛盾是因误解而生的。大多数人本性都是善良的,只是没有得到及时交流,没有沟通,而造成关系的阻隔和彼此的误解。六、得理之处且饶人
孔子与子路周游列国时,路遇两人为算帐的事争吵。甲说三八二十四,乙说三十,并打赌,甲情愿改名换姓,乙愿割脑袋。孔子却判乙对。他的解释是:事情重要不在于答案,乙以脑袋作赌,事系人命关天,就让他赢了算了,而甲只是形式上输掉了姓名。另外,乙也可能根本不明事理,他已得到了教训,不妨避其锋芒,让一步为妙。得理之处且饶人本是一个简单的道理,但可惜一些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不厌其烦地在一些小事上纠缠不清,甚至把对方逼入“绝路”,他们把每一次哪怕无关紧要的争斗得到的所谓的快感都看得比获得友谊更为重要,其结果势必失去人缘。给对方一个台阶,多一份迁让,无损于尊严,换来人际交往中关系的融洽,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