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模式的转型与提升
——18luck平台注册 校企合作“变形记”
18luck平台注册 按照“服务社会设专业、依托行业建专业、校企合作强专业”的专业建设理念,深入推进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改革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继“‘与船同行、融学于做’—船舶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并产生广泛社会影响后,继续拓宽校企合作领域、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实现了校企合作模式的转型与提升。
一、从“订单培养”到“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游艇设计与制造专业实现“校企一体”互动式深层次合作
2008年,学院根据游艇作为旅游领域,并作为生活消费品进入部分“富产家庭”的发展趋势,学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在沿江、沿湖、沿海地区组织开展了游艇行业产业调研。2009年,游艇设计与制造专业从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一个方向调整为独立设置的专业,并与游艇制造企业合作开展专业建设。
2009年,湖南太阳鸟游艇股份有限公司在学院设立“太阳鸟游艇”订单班并与学院签订全面合作协议。2010年由湖南太阳鸟游艇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近50万元建设的全国第一个游艇制造实训室落户学院,以游艇制造实训室为合作载体,企业技术人员入住学院,与专业教师一起共同开发一批游艇专业教材等教学资源,企业技术人员作为我院兼职教师参与专业教学。2010年游艇行业重要刊物《游艇业》给予全面报道,并被该杂志列为游艇界2010年十件大事。
二、从“顶岗实习”到“订单培养”——马士基船舶管理公司成为轮机管理专业的合作伙伴
初期的校企合作更多的表现在学生顶岗实习到就业这个人才培养的末端环节上。学院积极探索以“顶岗实习”为推手,与企业紧密联系,引企入校,让企业全方位参与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实现校企全过程合作的模式。
2009年学院选送20名学生到马士基船舶管理(武汉)有限公司顶岗实习,通过这次良好的合作,学院与公司建立初步了解。随后学院积极邀请公司领导到学院参观、调研学院的办学条件。随着签约学生的优异表现和对学院的逐步了解,该公司迫切希望继续加强与我院的合作。公司从我院2010级新生录用了29人,首次组建了“A.P.Moller maersk line订单班”。随着订单班的组建,该公司从一年级开始,与学院共同培养,定期对学生开展企业文化、船上知识、职业素养等讲座;制定了企业奖学金条例和学生淘汰程序;不定期与学生座谈,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情况等。学院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国家海事局考证的要求,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共同打造企业所需的优秀的航海类人才,实现校企全过程合作。
三、从“点状”向“网状”——湖北省职工焊接协会:船舶焊接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新平台
湖北省职工焊接协会是挂靠在湖北省总工会的行业性社会组织,武汉船舶建造企业、“武汉锅炉”等特种设备制造企业、“武汉桥梁”等国家超大型桥梁建造企业是协会的骨干。船舶焊接技术专业是学院国家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该专业教学团队根据专业建设需要,突破传统的“1+1”校企合作模式,将湖北省职工焊接协会作为合作伙伴,2010年协会秘书处移驻学院,通过协会实现校企合作由“点状”向“网状”的延伸,促进了行业企业与学院的双赢。
四、从“共建实训室”到设立“企业工作站”——上海佳豪船舶设计公司和他的武汉船院船舶生产设计工作站
校企合作仅仅着眼于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着眼于学院的收益是不可能长久的。学院不断创新合作内容,推进校企合作向互利共赢转化。
2008年,学院与中国最大的民营船舶设计公司——上海佳豪船舶设计公司共同组建了“上海佳豪武汉船院船舶生产设计工作站”,工作站承接船舶产品生产设计任务,将实船产品引入生产性实训教学,探索和实践了以生产设计工作站为专业教室、以专业教师和佳豪公司工程技术人员为教学与技术创新团队的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与校内生产性教学管理体系,建立了学校和企业“双向兼职,双岗双职”良性运作机制。工作站先后完成了5艘船舶等共300个分段,近8000张图纸的生产设计,设计产值200余万元。图纸已全部用于企业生产,《中国船舶报》、《中国水运报》等专业媒体给与报导并确认为“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工学结合的新平台”。
五、从“样品”制作到“产品”生产——工程训练中心实训模式转型
2007年,承担全院制造类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任务的学院工程训练中心成立,通过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项目建设与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工程训练中心的实训设备条件与实训环境条件极大改善,同时根据实训教学要求聘请一大批企业技术人员与社会能工巧匠,工程训练中心具备了生产性实训的各项条件,连续承接社会企业的“样品”研制与制作任务。
2009年,武汉泛州中越合金(中日合资)有限公司与学院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将“样品”制作扩大到“产品”生产,企业委派技术人员指导生产性实训与产品生产。自此,工程训练中心成为相关企业的生产外包基地,学院将企业真实的工艺流程、工具、量具、工装等技术引入教学,实行企业现场分区管理、生产过程管理、工艺纪律管理、质量管理、考勤制度等企业管理制度,将之融入到学生生产性实训全过程。学生在与企业完全一致的工作环境中,按照企业产品订单要求,学生在企业技术人员和学院实践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生产出企业需求的产品。一方面学院人才培养实现了与企业零距离接轨,另一方面,学院利用设备和学生资源低成本完成了企业所需产品,实现了互利共赢。
(校企合作交流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