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二〇年学院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0-06-08
浏览次数:

二〇二〇年学院工作报告

——在学院第五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院长魏少峰

2020年6月8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学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代表提出意见。

一、2019年以来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奋进之年,也是学院发展历程中具有深远影响和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每一名船院人,都因为学院建设发展取得新突破、跃上新高度、迎来新契机,而倍感振奋。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秉承立德树人初心,紧紧团结和依靠全体师生员工,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努力做到“作风扎实、工作落实、结果真实、心里踏实”,较好地完成了学院第四届第五次教职工代表大会确定的目标任务。

这一年,我们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多、挑战比预想的大,但经过努力拼搏,取得的成效比预期的好,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

——获评为“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学生对教学管理与服务满意度同比增长13%。

——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顺利通过“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验收,收获了7个国家骨干专业、2个国家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国家“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1个国家协调创新中心。

——顺利通过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省级复核。学院构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形成了常态化的质量诊断改进运行机制,取得了支撑可持续发展的诊改成效。

——荣获“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称号。对外合作办学跃上新的台阶。

——出色完成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的赛会志愿服务工作。学院是派出志愿者最多、参与服务项目最多的高校,得到军运会执委会高度认可和社会好评。

——成为湖北省唯一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船舶工程技术、轮机工程技术成为两大建设高水平专业群。“兴船报国育英才”特色办学理念获全国高职教育专项工作会议点赞推介。

取得这些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标志性成果,离不开全体船院人的敬业奉献和真抓实干。

(一)深化内涵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推进。建立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指标体系,共设置8个维度95个质控点。建立课程评估指标体系,共设置4个维度36个质控点。组织申报2批共计4个“1+X”证书试点,完成对应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及考试平台建设,物流管理、BIM和Web前端开发等3个证书已完成首次考试。机电一体化技术、产品艺术设计分别成为省级高职教育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

教学管理不断完善。修订《教学单位考核办法》《教师教学工作质量考核评价办法》等文件8个,制订《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标准》等文件4个。组织修订50个专业建设标准和668个课程标准,不断优化教学管理工作流程。

教学诊改深入推进。从专业概况、目标与标准建设、诊改实施情况、诊断意见与措施、改进效果及下一步计划等方面,规范了教学诊改运行管理。诊改工作动员面广、参与度高,组织开展了“说专业”“说课程”“说个人发展”等特色教学诊改活动,直接参与92人,有效辐射300余人次,诊改成效明显。

各级各类竞赛成果丰硕。又一次成功承办了船舶主机和轴系安装国赛、市场营销技能大赛省赛,进一步扩大了学院影响力。成功取得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综合机械与自动化项目湖北省选拔赛承办权和赛项湖北集训基地,并获一百万基地建设经费支持。激发师生参赛积极性,完成了5个国赛赛项和14个省赛赛项组织、备赛工作,获国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赛一等奖6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1项,整体成绩同比有明显提高。教师参加省教学能力大赛获一、二、三等奖各1项。

(二)统筹新利体育最新官网 ,生源和就业质量持续提升

优化招生工作。坚持“控制规模、稳定质量”的招生工作总基调,积极对接外省教育主管部门,确保招生计划投入合理、落实精准。转变招生工作模式,整合招生宣传,形成招生工作合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招生信息网、就业信息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互联。依托校园研学活动、高职扩招等,深入宣传“定向培养士官生”“专本连读”“企业订单班”等特色亮点。2019年学院新生报到4838人,实现了招生规模的精准控制,整体生源质量在省内院校中保持高位。

落实“就业湖北”计划。积极对接汉阳区、东西湖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就业部门,引导毕业生留鄂就业创业。严把校园招聘企业审核关,大力引进国企、央企和行业标杆型企业到校招聘。实施困难毕业生就业精准帮扶,成功帮助453名困难毕业生就业,落实求职补贴56.56万元。2019年,共计举办校园专场招聘会712场,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近3万个,毕业生就业供需比6:1,经上级部门核查就业率为97.59%。

(三)狠抓师资队伍建设,优推优培显成效

精心组织各类优秀教师、名师、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申报。黄政教授获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机电一体化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获批立项。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一支部成为又一公示的“全国样板党支部建设单位”。

加大引进和培养力度。2019年学院共计公开招聘44人,其中教师25人,辅导员5人,管理人员14人。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600余人次,其中选派专业骨干教师赴澳大利亚、德国等参加专项师资培训22人次;组织教师参加省培39人次;组织新进教师参加师德师风等专题网络培训160人次。

(四)坚持立德树人,学生教育和管理水平切实提高

学生思政教育扎实有效。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完善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有机统一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坚持每周升国旗、国旗下讲话活动;组织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百余场,“我和我的祖国”唱响船院;进一步丰富“青马工程”“团支书训练营”等教育活动,常态化推进“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学习排名在省属高校位居前列。王向龙同学荣获“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省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

学生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面梳理细化学生常规管理流程,2项学生工作精品项目获湖北省立项资助。加强学生管理服务队伍建设,全年举办班主任专场讲座8场次、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班主任线上培训71人次、外派校外培训50人次。获湖北省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省赛三等奖1人次。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生命安全、国防安全等专题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获省级“达标中心”挂牌,全年完成4892人次新生心理健康普查,44例心理危机干预,185人次跟踪辅导。困难生认定及各类奖助学金评选工作流程简化,实现“移动办理”,评审及资金发放出错率大幅降低。全年义务兵入伍214人,超额完成省征兵办征兵工作任务,荣获“2018年度征兵工作突出高校”表彰。

创新创业取得佳绩。初步构建了“以赛促建”“项目导向”“学分推动”的创新创业运行机制。在第五届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学院获得优秀组织奖,学生获省赛银奖两项、铜奖三项,成绩创历史最佳。

志愿服务品牌更加响亮。成立校院两级志愿服务队伍,统一组织指导。深入实施“张宝”志愿服务队品牌项目,巩固强化“奉献+技能”志愿服务模式,荣获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突出贡献集体奖。全年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千余场,共计27万余小时,激发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产生了广泛影响。特别是参加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志愿服务达1405人次,为赛项场地服务、安保服务、网络安全服务作出了突出贡献,充分展现了我院青年志愿者甘于奉献的风采,得到了组委会的高度赞扬。

(五)深化产教融合,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科研工作成效明显。强化科研制度建设,出台“1+6”系列制度文件,大力宣贯落实。加强平台建设,成立武汉船院科学技术协会和第五届学术委员会,修订了《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2019年,公开发表论文163篇,主编和参编学术专著及教材20部;新成立科技创新团队8支,获各类知识产权53项;各级各类立项课题82项,结题59项;科研课题经费首次突破200万,知识产权项目由2015年的0项增至53项。

校企合作再结硕果。拓展与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产业链龙头企业等校企合作,推动招商局工业集团等企业工匠班、订单班的平稳运行。完善省国防科技工业职教集团、焊接职教集团体制机制建设,推动两个职教集团向产教融合型集团转型。2019年,学院共开展校企合作项目130余项,其中接收企业捐赠项目10项、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6项、社会培训9项、合作办学9项。

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强化。规范管理学院社会培训项目,首次对二级教学单位实施考核。加强继续教育制度建设,2019年注册函授专科38人、网络专升本学分银行172人、自考专套本71人。现代学徒制首届30名学生全部顺利毕业,成功入围了武汉市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首批企业和培训机构目录。汉南区水三村精准扶贫工作扎实推进,全村精准扶贫对象已全部脱贫。黄冈蕲春李时珍职业学校教育扶贫深入开展,援疆支教工作继续推进。2019年,学院共完成各类职业培训4984人次,培训总量达到56111人日;组织承办各级各类社会考试41场次,接收考试人数43491人,荣获2017-2018年度全省人事考试“优秀考点学校”称号。

(六)夯实文化内力,对外交流合作亮点纷呈

校园文化品牌逐步形成。加强校园文化体系建设,深入凝练学院特色理念文化、使命宗旨、目标愿景及核心价值,全国职业院校文化建设50强申报顺利通过湖北省初审。积极发挥校园文化涵育功能,形成了“一院一品”。组织开展“琴台讲坛”讲座65场及职业教育活动周,邀请全国道德模范吴天祥、董明及身边的道德模范师生开展道德讲堂6场。完成了校歌歌词创作。

对外宣传面广质优。组织拍摄的《强国一代有我在》《我和我的祖国》MV登上“学习强国”平台。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长江日报、中国教育在线、武汉电视台等各级媒体宣传报道近500篇(次),其中,“两会”期间湖北日报刊登我院办学特色文章、理论版刊发我院思政特色工作文章。官方微信、微博、QQ公众平台等新媒体平台,长期在全国同类院校中保持较高运营水平。

对外合作成效突显。首届中德班学员全部顺利通过AHK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双元制本土化成效获德国海外工商会高度认可。招收了首届美国皮马社区学院的4名交换生,委派了学院第二批5名优秀学生赴美开展交流学习。组织教师团队赴孟加拉国、尼泊尔举办“留学中国”说明会,招收了19名首届孟加拉国留学生。学院与泰国廊开造船工业技术学院就船舶类专业建设达成协议,率先开展了船舶类特色专业留学生项目,招收了22名第三届泰国留学生;受聘为中德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与德国应用技术大学联合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模式探索;与加拿大罗耶斯特文理学院合作举办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等专科学历教育项目,已获湖北省教学厅批复立项。

校友工作扎实推进。完成校友会注册手续,组织召开武汉船院校友会第一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校友会第一届理事、监事和校友会负责人。构建了“网站+微信+校友读物”校友服务体系平台,全年推送和整理优秀校友事迹63篇,接待各级各届校友返校活动56场,成立校友分会组织1个。

(七)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服务保障质量提档升级

教育教学基本条件进一步完善。全年完成实训室建设及设备配置项目52项,新建6个、改扩建18个实训室;完成实训室安全隐患整改20余项,完成重点设备维修10多项。实施了图书馆消防改造、智能制造实训中心、附厂办公楼等11项重大基建工程,完成投资1500余万元。完成了酒水及形体实训室维修、大学生活动中心地下室维修、广播室维修等近40项校园零星维修工程。

后勤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平稳有序地推进了后勤管理模式调整,实行了业务归口管理;组织开展了部分办公用房调整,保障了教育教学工作开展。2019年,学院被评为“湖北省高校宿舍管理先进单位”“湖北省高校绿化管理先进单位”“湖北省高校物业管理先进单位”。

图书、档案服务教育教学能力进一步增强。深入开展红色经典阅读大赛、春之歌诗朗读大赛、读书微视频创作大赛等阅读推广活动,收获湖北省团体一等奖1项、团体三等奖2项、优秀组织奖3项,促进学风建设和学生素养进一步提升。2019年,学院新增图书3万余册,完成了《18luck平台注册 校史(1950-1998)》的编撰工作,顺利通过了湖北省档案管理工作目标管理“省一级”复审。

(八)强化现代治理能力,学院发展安全稳定

廉政建设不断强化。加强党内监督和廉政文化建设,强化执纪问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涵养了良好的政治生态。2019年,对党员干部实行问责4起22人次,开展提醒谈话63人次。依法依规履行审计职责,完成了省审计厅审计整改工作,做好了13名离任中层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开展了13项基建维修项目的结算审计,审减金额107万元。坚持问题导向,实现巡视整改任务见底清零目标。

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深化。坚持院领导接待日制度,做好信访件的及时回复,有效化解矛盾和风险。发挥统战作用,积极支持民主党派抓好自身建设。支持工会工作,落实“两代会”代表意见建议,推进校务公开;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作用,强化思想引领,夯实基层组织,联系服务青年。

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扎实有效。深入开展推进平安校园“七防工程”建设,保障学院安全稳定。持续开展校园风险隐患专项排查整改工作,部分长期存在的重大隐患得到整改,有效提升了学院安全防范能力。全年检查安全风险隐患共111项,整改率达83%。

民生服务工作落实有力。组织教职工体检,关心慰问离退休老同志,落实相关福利政策。组织开展经常性职工文化体育活动,单身教职工联谊活动,凝聚了人心。完成了全院师生员工的日常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强化了季节性易发传染病防控工作,保障了全院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积极配合政府推进铁桥社区征收工作,依法依规做好国有资产处置。

各位代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学院将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第一时间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各项防疫工作,各职能部门履职尽责,广大师生员工齐心抗疫,展开了疫情防控的阻击战,取得了重大成果。

疫情防控初期,我们严格实施校园管控及消杀工作,建立了信息报送机制,密切关注师生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情况。突出抓好在校留学生的安全管理和日常教学,积极配合外事部门,认真组织,精心安排,克服困难,先后两批将泰国、孟加拉国留学生安全送达机场,保障了留学生顺利回国。

抗疫进入攻坚阶段后,学院成为湖北省第一所被征用的高校隔离点,在校教职员工冲锋在前、直面疫情,积极配合汉阳区防疫工作指挥部,全力做好宿舍调配、工作保障、安全保卫、卫生保洁和水电供给维护等工作。武汉船院隔离点历时53天,接收疑似和发热患者、治愈康复人员1962名,是运营时间最长、隔离人数最多、风险系数最高的高校防疫战场,为武汉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突出贡献。广大师生积极参与防疫工作,英勇奋战,踊跃捐款,共有122名党员及数百名志愿者下沉到社区、村落,承担门岗守卫、测量体温、服务困难群众、组织采购发放生活物资等任务,涌现出了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表彰的高明老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两次点赞的张玉欣同学等一大批抗疫优秀典型。

抗疫期间,学院按照教育部“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要求,制定了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实施方案,理论、理实一体化、实训等课程全部顺利线上开展,线上教学工作进展稳妥有序。制定了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多次“云招聘”,联合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开展“一帮一”行动网络招聘会,重点对未就业、就业困难和建档立卡三类毕业生进行精准帮扶,确保毕业生充分就业、尽早就业,当前就业率稳居全省高校前列。

在抗击疫情的严峻斗争中,全体师生秉持国家利益至上的船院精神,发扬不怕牺牲、不惧艰难的英勇作风,勇于奉献,在抗疫斗争的第一线彰显了船院人浓烈的家国情怀。

各位代表!

过去五年,全体船院人心向美好,奋发作为,共同谱写了学院事业发展的新篇章。我们的政治保障更加有力,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办学特色更加鲜明,教育教学成果更加凸显,办学条件更加完善,社会影响更加深远,师生员工更加幸福,奏响了从国家示范校、到国家优质校、再到国家“双高”校的“三部曲”,迈入了全国职业院校的“第一方阵”。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广大教职员工,向可亲可敬的广大离退休老同志,向关心学校、支持学校的社会各方,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面对新时代高职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双高计划”的新形势,师生员工对学院发展的新期待,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制约学院事业发展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办学空间难以适应在校生规模与国家“大扩招”“大培训”要求,办学经费仍然比较紧张,基础设施老化更新改造较慢;人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特别是领军人物、技能大师亟待培养;专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还不够深入;因历史遗留问题而引发的上访仍然频发,依法依规化解矛盾工作依然不可松懈。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回避,必须以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勇于担当、群策群力、精准施策,认真务实地逐步解决。

二、2020年工作总体部署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学院第二次党代会总体部署、创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高职学校的开局之年,也是建校第70周年。

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行动纲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聚焦“双高计划”建设,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严格执行院党委决策部署及学院“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目标任务,持续改革创新,推动中国特色世界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夺取疫情防控和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双胜利”,向建校70周年献礼。

主要预期目标是:校园疫情常态化防控有力,确保师生生命健康及校园安全稳定;“双高计划”2020年建设任务全面完成,船舶工程技术、轮机工程技术两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成效初显;高层次人才引进实现新突破,名师队伍扩容;生源结构优化,就业品质提升;技能大赛、教学竞赛成绩创新高;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服务能力进一步强化;全国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文化建设体系化推进;“十四五”发展规划启动研制;教育教学条件积极改善;改革持续深化,制约发展的重难点问题有新进展。

各位代表!

今年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时间已接近过半。我们要以强烈的紧迫感和主动作为意识,只争朝夕,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严格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做好校园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

加强防疫工作制度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及教育厅等各级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健全完善防疫工作制度。按照开学前准备、开学报到、开学后日常防控三个阶段,制定详尽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统筹安排校园管理、教职工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后勤保障、突发应急、宣传教育等工作,各项防控措施明确到位、责任到人,切实保障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

加强防疫工作措施落实。强化校园群防群治措施,严格执行校园封闭管理,坚持师生身体健康状况和体温监测“一日一报”制度。加强防护物资筹措与管理,保证常态化防控使用需求。深入开展校园环境卫生整治,加大消毒杀毒工作力度,确保全面覆盖。

加强防疫工作宣传教育。开展受疫情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情况摸排和精准资助工作,为困难学生群体保驾护航。开展全校师生尤其是确诊病例师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消除恐慌心理,提振工作、学习信心。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校园广播等作用,加强对疫情防控知识和健康生活理念的宣传教育。总结经验,优化完善学院应对公共突发事件机制,强化应急管理能力。

(二)全面启动“双高计划”建设,筑牢学院事业发展之基

精心组织实施“双高计划”。提高站位,统一认识,将“双高计划”作为学院追求高质量的“牛鼻子”工程,全面启动建设。结合教育部专项培训会议精神,修订完善“双高计划”建设方案和任务书,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研制“双高计划”项目管理、绩效考核、专项资金使用等制度性文件,保障建设工作顺利推进。严格落实“双高计划”2020年任务清单,细化目标任务,明确责任人。重点聚焦船舶工程技术和轮机工程技术两大专业群建设,发挥示范引领效应。

谋划学院事业科学发展。以“双高计划”为核心,颁布实施《交汇期学院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要点(2019--2022)》,做好“十三五”规划与交汇期规划要点诊改。按照学院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六大工程”,加强战略思考与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十四五”发展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校企“双元”育人工作机制,探索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路径。成立新一届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完善专业诊改指标体系,启动专业评估工作。推进省级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工作。实施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持续优化推进“英才培养工程”,制订完善2020级差异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紧跟部队需求,完善军民融合式部队士官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继续实施五年制中高职衔接培养和专科高职与普通高校联合培养工作。探索研究高职长学制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开发。

推进“三教”改革。组织开展教师教学能力竞赛,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健全完善教师赴企业实践管理机制,促进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提升。深入推进“课堂革命”,打造优质课堂,改进教学方法手段和评价方式,强化教学过程考核。启动“优质课堂”认证项目,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生态。探索实施项目化模块化教学,开发一批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探索建立课程建设与质量提升机制,分类开展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的优质课程建设。

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持续推进专业与课程诊改,进一步修订教学管理有关制度,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日常教学检查,完善“期初、期中、期末”常规教学检查制度,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优化顶岗实习管理平台,规范顶岗实习管理。完善学业预警机制,规范学籍管理。探索实施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机制。

开展师生技能竞赛。修订学院《技能大赛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省级及以上竞赛申报、参赛队员选拔与培训工作。按照世赛、国赛与省赛规范要求,精心组织承办、参加各级赛项,进一步提高大赛成绩。加强省、部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组织动员与备赛管理,力争实现参赛成绩有新突破。强化省级及以上赛项技术规范与评分标准研究,推进赛项资源转化,将世赛、国赛和省赛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

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制定学院《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和试点任务,规范试点证书的培训和考核。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促进“1”与“X”的有机衔接,探索课证融通有效途径。加强与培训评价组织的沟通对接,积极做好有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师资培训和考核站点建设。总结首批建筑信息模型(BIM)、Web前端开发、物流管理和特殊焊接技术等四个证书试点经验,逐步在更多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

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认真总结防疫过程中教师线上教学创新实践,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新要求,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继续开展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评选,确保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升级改进项目通过教育部验收。加快建设智能化教学支持环境,启动信息资源制作中心和智慧教室建设,完善教学管理平台和学习平台建设。

(四)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建设高水平“双师”素质师资队伍

启动“领航工程”。在“双高计划”重点建设的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群、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群聘请行业有权威、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专业群领航人。大力推进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探索实施团队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

启动“聚才工程”。完善人才引进和管理制度,引进一批博士及具有行业企业背景的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探索设立“特聘教授”“首席技能大师”等特聘岗位,引进或聘请船舶行业领军人才、技能大师等高层次人才。聘请一批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兼职任教。全面实施“教学名师+技能名师”双带头人制度,设立名师、博士、技能大师工作室,完善工作室制度,推进国家、省、校三级教师(团队)梯队建设和青年骨干教师培养。

强化教师培训与考评。探索实施教职工分类管理,突出重大贡献和业绩能力在考核评价中的权重,不断健全“破五唯”人才评聘体系。持续推进“双师”队伍建设,研究制定适应“双高计划”的“双师”资格认定、岗位聘任、培训培养、职务晋升、考核评价、评优评先等系列制度。大力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加大选派骨干教师出国(境)研修培训和下企业锻炼力度。完善兼职教师队伍管理办法,进一步健全外聘兼职教师选聘、考核与评价等标准。推进绩效工资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

(五)紧跟市场需求,高质量开展新利体育最新官网 工作

提升招生工作效能。科学分析生源市场变化规律,创新招生宣传模式。整合招生宣传渠道和资源,通过招生微主页、线上咨询平台、框架广告、招生巡回咨询会等线上线下平台,做好招生宣传工作。继续发挥湖北省技能高考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秘书长和机械、电气电子、财经专业委员会作用。继续加强定向培养士官、企业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班等新利体育最新官网 一体化建设力度,形成长效招生机制,稳定在校生规模。深入研究新高考制度改革相关政策,积极为新高考制度改革后招录工作做好准备。

提高就业工作品质。认真研判新冠疫情对就业工作的不利影响,主动应对,积极谋划。实施就业质量提升工程,加强与船舶行业紧密联系,不断筑牢船舶类毕业生的就业品牌优势。巩固就业市场、拓展区域合作,借助国有船舶企业和省内外人才市场服务平台,有效推动专业群就业协调发展。继续对接湖北“一芯两带三区”总体产业和重点产业布局,鼓励和引导毕业生留鄂就业创业,大力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完善就业管理和服务体系,提升就业管理和服务信息化水平,提高就业管理服务精准化和精细化能力。抓好就业精准帮扶工作,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进行帮扶。深入推进就业核查工作机制和落实就业核查工作责任制,不断提升就业服务满意度和就业工作质量,确保毕业生就业率保持稳定。

(六)推进科研工作创新发展,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完善科研创新体系。以“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和提升服务发展水平”为核心目标,进一步细化落实科研“1+6”制度,搭建教育、产业、文化三位一体的科技资源平台建设。加强科技创新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主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开展横向课题研究,促进校企科技成果转化。做好职业教育研究、产业研究与文化传承研究工作。

拓展社会培训服务。充分发挥国家级师资团队和特色专业优势,积极推进学院高水平特色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积极挖掘自有培训师资、实训设备、教学管理等资源,大力开发具有行业特色的高水平社会培训项目;进一步优化校内培训资源,组织开展模块式职业培训包开发工作,逐步建立完善的职业培训体系。加强与武汉理工大学等院校合作,继续推进“学分银行”终身教育项目,开发多门线上学习课程,搭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组织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主动服务企业职工、退伍军人、农民工等,大力开展劳动预备培训(岗前培训)、转岗转业培训、就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等专项培训;积极参与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主动开展国培、省培等各类职业院校师资培训项目。

(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打造“三全育人”系列活动品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持立德树人,依托湖北省实践育人、学生工作精品项目建设,积极打造“三全育人”系列活动品牌,着力推动学生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智慧学工”建设为抓手,持续为一线学生工作提质减负增效;聚焦国家需要、学生关切,重点开展各类节庆主题教育活动;精心组织暑期大学生走进“四区”的“国情之旅”、寒假“感恩之旅”、互联网+“红色之旅”、国防教育“军营之旅”、志愿者服务“爱心之旅”,厚植学生家国情怀。

持续提升育人质量。优化学生素质教育体系,精准实施学生教育和服务。构建以素质学分为引领的体育、美育、劳育体系框架。实施“大美船院”行动计划,提质升级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书香之家”宿舍文化月、“船院之星”典型选树等品牌活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建设,优化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机制及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组织好创新创业大赛参赛工作。成立军事教研室,统筹军事理论公共必修课教学。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厘清工作边界、完善培训体系、优化考核机制、激发工作活力。

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讲好“中国故事”,让广大青年学生深入了解国情、国史和中国共产党党史,充分认知到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认真总结学院在防疫斗争中鲜活的先进典型案例,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疫情防控工作中,充分利用战疫教育资源强化思想引领,上好“开学第一课”,增强师生“四个自信”,坚定理想信念。

推进团学工作创新发展。持续深化共青团、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改革,组织召开团学代表大会;实施强基固本、素质提升、形象塑造三大工程,深化“青马工程”、团支书训练营,探索打造“样板团支部”;完善广泛高效的志愿服务动员体系,打造动态跟踪的实践育人平台,培养团员青年具有世界眼光、家国情怀、工匠精神。

(八)拓宽开放办学领域,打造校企合作品牌

完善德国双元制模式本土化改造与教学实施。基于中德双元制试点经验,完善培训认证体系与认证标准,进行“本土化”教材的研发与再开发。建立中德智能制造学院,采取“中国职业院校+国际先进平台+知名企业”模式,搭建产学研用功能合一的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培养满足智能制造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和国际交流能力。引企入教,实施多元化办学,成立施耐德、鑫裕盛等产业学院,共建专业。完成船舶工程技术、船舶动力工程技术等3个涉船类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研制。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开展短期、长期、学历生、交换生等多国别、多层次、多类型办学。建立海外船员培训等涉船类职业教育培训中心、“走出去”企业海外职工培训中心,搭建中国船舶类专业标准走向国际的平台。

积极发挥校友会平台作用。强化校友会信息化建设,发挥校友会网站和微信平台功能作用。以建校70周年为契机,开展“校友宣传月”系列活动。引导校友深度参与学院建设,积极拓宽合作渠道,在教学、科研等多方面开展校友合作项目。鼓励校友通过多种方式回馈母校,为学院的建设发展贡献才智。

(九)集聚文化育人内力,扩大学院对外影响力

完善校园文化体系。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加强学院思想政治工作,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传播践行以“国家利益至上”为核心的军工特色文化,进一步完善理念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四位一体”的校园文化体系,力争成为全国职业院校文化建设50强。

打造精品文化活动。落实学院《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实施方案》,争创全国文明校园;做好校歌、校训、校风、学风等校园文化元素的宣传推广,营造浓厚的文化育人氛围;强化文化标识体系推广运用,进一步增强师生文化认同感;发挥“一碑二船三广场”等军工主题教育基地功能,推进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红色军工特色文化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学院琴台讲坛实施意见》,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入校讲座交流;开展第四届校园文化暨网络文化成果评选活动,力争培育一批省内外有影响力的校园文化成果和网络文化名站名栏。

提升宣传影响力。依托建校70周年,开展系列专题活动,展现船院的悠久历史,增强师生的爱校之情。创新宣传方式,讲好船院故事,传递船院强音。统筹联动校内外宣传平台,构建立体化同步化宣传机制,形成强大宣传合力,打好组合拳,力争在省级、国家级权威媒体上推出3-5篇有力度、有影响的深度报道,提高学院社会形象传播力与影响力。

(十)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学院治理水平

加强依法治校。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把坚持党的领导落实到学院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开展普法活动,积极推进民法典的宣传教育,让广大师生充分认识颁布民法典的重大意义。学习宣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切实维护学院的合法权益。

强化廉政建设。坚持从严治党,组织第二十一个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活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加强纪律与作风建设;全面实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强化学院内部控制建设,严格预算控制与管理,建立成本分析与核算运作机制,进一步规范学院财务管理。规范落实学院各类采购工作;常态化开展审计工作。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重点抓好室内运动场维修改造等专项债券项目建设,注重保留传统建筑的文化风格。规范项目库管理,优化项目实施过程管理,提升项目综合效益。加强后勤服务工作精细化管理,提高后勤管理质量。规范房屋设施的日常维护保养,变被动维修为主动维护,提升后勤服务师生员工满意度。进一步整治校园环境,让美丽船院成为广大学子心念的“诗和远方”。

加强实训室安全和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实训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完成标准化考场巡查系统更新改造,重点实施智能制造中心、机电一体化中心、船舶智能制造仿真中心等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修订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依法依规做好新增资产配置、国有资产处置报批及附厂注销后国有资产交接等工作。

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打造“一大厅、三平台”体系,推进办公自动化管理应用,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优化网络环境,实现有线无线全覆盖,构建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完善诊改平台功能,推进常态化诊改工作。加强图书档案管理,改进图书信息资源馆藏质量;做好综合档案室规划,促进档案管理提档升级;围绕建校70周年活动,挖掘档案育人资源。

积极关注改善民生服务。做好门诊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开展季节性易发传染病防控及宣传教育。发挥工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保障教职员工权益。做好信访工作,关注师生利益诉求,加强信访工作督办和责任追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关心关爱离退休人员,持续开展“送学”“送温暖”“好家风”建设活动。做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工作,发挥老同志工作经验丰富、社会阅历丰裕、社会资源丰厚的积极作用,推动老有所为。

强化校园安全稳定。深入推进平安校园“七防工程”,不断提升学院的综合治理和安全防范能力。强化安全责任,加强以国家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和防范校园伤害、“校园贷”、网络诈骗等重点突出问题为导向的各类安全教育与管理。做好预警预判、排查化解、舆论引导和应对处置。完善校园安全应急处置机制,持之以恒抓好安全稳定工作。

各位代表!

2020年注定不平凡!我们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以师生为中心,切实履行职责,努力改进工作,尽心竭力,不辜负全院师生的期待,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把我院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高职学校不懈奋斗!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