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峥嵘岁月,学院坚守“为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而奋斗”的初心使命,坚持“兴船报国育英才”,形成了以“国家利益至上”为核心的军工特色理念文化体系。
一.办学理念:“立足船舶、服务军工、面向社会、以人为本、质量立院、特色创优”
立足船舶:反映学院服务船舶工业办学历史,发挥学院在船舶制造业形成的社会资源优势,与船舶制造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开展以船舶类专业为重点的专业体系建设,创立船舶类专业品牌。
服务军工:船舶工业是国家战略支柱产业,关系国家海防安全,服务军工是学院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要求,包括服务军工的专业建设、国防科普教育、面向公众的国家安全教育。
面向社会:面向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开展职业培训与技术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教育服务、促进社会就业、推进技术创新既是学院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又是实现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反映“人民教育为人民”的办学宗旨,服务学生成人成才、教职工成家成业,促进社会就业与职业发展是学院改善民生、回报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现。
质量立院: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高品质教育服务、高水平技术服务是学院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是打造高职教育品牌的根本路径。
特色创优:培育和发展办学特色是学院重要治校方针,建设特色优质专业,构建特色管理制度,营造特色校园文化,培养特色人才,培育优质教育教学品牌,提供优质教育服务既是学院错位发展策略,又是学院实现持续发展之道。
二.学院精神:“抱冰握火、自强不息”
抱冰握火:高度概括了船院人艰苦创业、砥砺奋进的革命精神。学院地处近代工业发祥地——近代工业文明先驱抱冰居士张之洞创办的汉阳火药厂旧址,从1950年建校起,一代代船院人继承了先辈们军工报国的志向,在武汉这片热土战严寒、斗酷暑,积极投身船院建设,刻苦自勉、顽强拼搏努力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自强不息:集中表达了船院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在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下,“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实施,既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也使我们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船院人更要勇敢坚毅,迎难而上,完成好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三.校训:“厚德、笃行、致用、创新”
厚德:语出《周易》“君子以厚德载物”,是指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厚德”,意思是重视道德修养、推崇道德修炼。蕴含着崇高的思想境界、高尚的道德规范、高雅的文化修养和广博的知识素养。
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方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全院教职工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崇尚师德,为人师表。全院学生要自觉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和公民道德基本规范,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团结互助为荣,以诚实守信为荣,以遵纪守法为荣。
笃行:语出《中庸》第十九章“博学也,审问也,慎思也,明辨也,笃行也。”立诚修身之“学、问、思、辨、行”五个环节。“笃行”,意思是忠实践行,一心一意去奋斗。蕴含着责任意识,艰苦奋斗,全力以赴去实现愿景的自觉行为。
学院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突出专业特色,着力打造教育品牌。全院教职工要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严谨治学。全院学生要坚定信念,勤奋学习,刻苦钻研。
致用:语出《易·系辞》“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这是人类祖先朴素的利物思想。“致用”,意思是实现价值,为社会所用。蕴含着改造世界,不断磨砺实践能力的格物精神。
学院坚持“立足船舶、服务军工、面向社会”的服务面向和“依托行业、校企互动、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为社会培养更多技术应用型人才。全院教职工要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双师素质”,增强教学能力,提高育人水平。全院学生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知行一致,学以致用,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
创新:现代词汇,《现代汉语》的解释为“抛开旧的,创造新的”,是“一种崭新的组合”,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蕴含了一种唯新思维、求新意识、创造能力,一种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立院、特色创优”的治校方针,建设全国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全院教职工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运用新工艺,创新教学模式,争创一流业绩。全院学生要只争朝夕,敢为人先,超越自我,追求卓越,努力提高实践能力,善于创新,敢于创造,勇于创业。
四.校风:“尚德崇技、务实重行”
尚德崇技:学院将“尚德”放在首位,充分体现我院广大师生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为己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崇技”集中体现了学院教师既有课堂教学的能力,又懂专业操作的实际,是 “双师型”教师队伍;体现了学院培养学生有知有识、知行递变的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务实重行:强调船院人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以及船院人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在新的形势下,船院人要始终坚持“立足船舶、服务军工、面向社会”的办学定位和“以人为本、质量立院、特色创优”的治校方针,正确处理质量、结构、效益、规模的关系,努力突出学院办学特色,积极打造高职教育品牌。
五.教风:“道业相融、师生相和、理实相济、教研相长”
道业相融,师生相和:表达了船院教师传授学生仁义之道、做人之道,并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之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秉持仁爱之心,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在学习中常怀敬畏之情,“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师生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谐相处。
理实相济,教研相长:表达了船院教师注重“双师”能力建设,既有扎实理论学识,又有高超实践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作用于理论,理论实践相辅相成。既有高超教学能力,又有突出科研水平,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学中深入开展研究,研究指导教学改革发展,教学与实践相得益彰。
六.学风:“知行合一、德技并重”
知行合一:体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校企“双元”育人的要求,强调“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是我们要求青年大学生的治学、立身之本。
德技并重:即“德技并修,德才兼备”。强调职业教育中“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培养的深度融合,体现我校高职德育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工作方向。
七.校名校标
校标的基本图案为圆形,分别由主副框、中英文校名、建校时间(1950)、太阳、海洋、舰船等元素构成。主体颜色为海蓝色,副框为铁灰色。
乘风破浪的舰船,彰显了学院“立足船舶,服务军工,面向社会”的办学特色。波澜壮阔的海水与建校时间(1950),共同构成一幅多彩的知识画卷,体现了学院的育人功能和校本特色。蓝色底块上“人”字形结构,象征着长江与汉水的交汇,标明了学院独有的区位特点。“人”字形结构,同时体现了学院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和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一轮红日在海面上冉冉升起,昭示出学院教育事业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
校名:18luck平台注册
书写:黄德琳(武汉书法家协会主席)
八.文化名人:张之洞、徐建寅、吴运铎、朱毅——中国近现代军工史上的杰出人物
岁月勾沉,风云际会。在武汉船院这片土地上,因洋务运动的兴起,这里曾建立过远东地区的一代兵工雄厂——汉阳兵工厂。建国初期,国家建设的百废待举更是催生了新中国最早的兵工院校——中南兵工学校的建立。不论是洋务运动的晨钟暮鼓,还是新中国建设的锣鼓喧天,在我们足下的这片土地上涌现出了无数标领时代的人物。张之洞、徐建寅、吴运铎、朱毅就是两个时代中国军工的杰出代表。
张之洞——洋务健将,一代鸿儒
汉阳兵工厂,实业兴国理想的寄托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壶公、文襄公,抱冰居士,晚年自号无竞居士,曾历任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军机大臣。张之洞一生创实业、办新学、倡新政,是中国近代史上有着特殊地位和颇具影响力的人物。
张之洞1889年调任湖广总督后,大兴洋务。湖北枪炮厂(汉阳兵工厂)就是张之洞创办的一座新式军工企业。1890年张之洞选择汉阳龟山至赫山为厂址,1892年工厂动工兴建,1894年建成投产。汉阳兵工厂从龟山至赫山连绵十余里,厂内分厂林立,先后设有枪厂、炮厂、罐子钢厂、无烟火药厂(武汉船院现址)、炮弹厂、枪弹厂等等,规模宏大,全部人员达3000人。
工厂机器设备先进,聘请德国技师担任指导,能制造最新式的快枪和快炮。闻名遐迩的“汉阳造”就是汉阳兵工厂的拳头产品。
从1896年到1928年的几十年时间里,湖北枪炮厂——汉阳兵工厂生产步枪68万支,机关枪1000余架,各种火炮2000余门,子弹4亿余发,炮弹10万余枚,此外还有大量的枪弹药、炮弹药、炸药等。抗战爆发后,工厂迁往湖南株洲。
汉阳兵工厂在张之洞的创办和全力经营中,工厂不断壮大,无论其机器设备,还是在规模上、机器数量上都处于当时国内领先的地位,被时人誉为“远东雄厂”。
徐建寅——杰出的兵工专家,科学家
汉阳兵工厂,浸染英雄汗水和鲜血的地方
徐建寅(1845——1901)字仲虎,中国近代杰出的兵工专家、翻译家、科学家,近代著名科学家徐寿的次子。
徐建寅幼承家学,酷爱技艺。18岁时助其父研制蒸汽机和火轮船,制造了中国第一艘蒸汽船“黄鹄号”“惠吉号”等近代兵轮。
徐建寅父子酷爱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创办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翻译了大批西方科学著作,尤其是在中国化学、制造学发展史上起到了“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作用。
1879年徐建寅在李鸿章的力举下以驻德国使馆参赞的名义,专门负责到德国及英法考察造船、兵工、订购船只,并游历各国工厂。在此期间,徐建寅参与设计、督造了中国北洋水师两大主力战舰——“镇远”和“定远”。
1900年张之洞在湖北办工业、练新军,力邀徐建寅协助工作。庚子之后,外国停止供应中国火药,撤走专家。徐建寅一肩挑起设计、试制重任。在汉阳无烟火药厂(武汉船院现址)试制无烟火药期间,徐建寅吃住在车间,通宵达旦。试制很快取得成功。然而,就在工厂准备投产时,1901年3月31日,试验室发生爆炸。徐建寅与另外十四名员工不幸罹难,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位为事业捐躯的科学家。
2001年3月31日,中国兵工学会、中国化学会、中国科技史学会、船史研究会、徐寿研究会、中国科技馆、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十余家单位在中国科技馆共同举办了徐建寅罹难100周年纪念大会。
吴运铎——兵工英雄,中国的保尔
这里,曾留下英雄战斗生活的足迹
吴运铎(1917——1991)祖籍汉阳柏林镇,生于江西萍乡安源煤矿一个小职员家庭,儿时聪颖好学,最大理想是“当管机器的工人”。
1931年吴运铎随家人迁到黄石,进煤矿当学徒。抗战爆发后,共产党在煤矿办抗战讲座,发行《新华日报》。吴运铎成为进步活动的积极分子,后矿主告密,吴运铎毅然参加了新四军,在皖南云岭的新四军司令部修械所——一个农舍的茅草棚开始了他的军工生涯。
在10年的革命战争生活中,吴运铎随兵工厂从皖南到苏北,再到淮南,转战淮阴,沂蒙山。后北上大连,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岁月,吴运铎带着7个学徒,每年为前线生产子弹60万发,为研制枪弹,他四次负重伤,浑身上下有200多处炸伤,四根手指被炸断,左眼被炸瞎,一条腿被炸断,被誉为“军工英雄”“中国的保尔 ”。
1949年吴运铎去苏联治疗,50年回国后曾任湖南株洲兵工厂厂长、中南工业部兵工局副局长(在此期间,吴运铎在我院的前身——中南兵工学校、中湘干部学校工作、居住、生活),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授予他“全国特等劳动模范”的称号。1952年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出版发行,并在全国产生巨大反响,共出版700多万册,翻译成俄、英、日等十多国文字在许多国家发行。
值得一书的是苏联人民在莫斯科高尔基大街14号建立了中国的保尔纪念馆,对这位中国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式人物表示崇高的敬意。
1991年吴运铎纪念馆在北京筹建,8集电视连续剧《中国的保尔——吴运铎》把这位军工英雄传奇的经历,光辉的一生搬上了荧屏。
朱毅——新四军兵工奠基人
中南兵工学校(学院的前身)第一任校长
朱毅(1898——1977)湖北汉阳县人(今蔡甸),1922年考入广东公立医科大学,毕业前,因反对军阀陈炯明被学校开除,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湘军教导团卫生队长、第十四军军医院院长参加北伐,1928年东渡日本,1931年弃学回国抗日。
1938年,朱毅担任河南省信阳县县长,在刘少奇的协助下与中国共产党取得联系,坚持抗击日军,并把信阳县2000余人的部队和大批钱粮、物资带到新四军中,成为李先念组建新四军第五师的重要基础。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任新四军军部财政经济部长,曾主持过新四军兵工厂的建立和生产。
1947年朱毅率部赴大连筹建弹药生产基地,为建新公司的创建做了卓有成就的工作。建新公司成立后,试制生产大量弹药支持解放战争。
1949年3月朱毅奉调去中南工作,带领建新公司108人南下武汉,组建中南军政委员会重工业部,并出任部长。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南工业部部长,并兼任1950年建校的中南兵工学校(我院的前身)第一任校长,后调北京任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
九.人文景观:抱冰广场 运铎广场 搏海广场 环湖文化长廊 半亩园 邀月桥 映月桥 驾驶台 568舰训练平台 校友长廊 楼路命名
抱冰广场地处学院南大门西侧,毗连琴台大道。内置张之洞塑像、汉阳兵工厂火药碾盘、汉阳兵工厂火药实验块等。广场之名取自张之洞自号“抱冰居士”,张之洞作为晚清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胸怀“抱冰握火”之志,“实业兴邦”、“立学强国”,为推动中国近代工业和近代教育的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张之洞励精图治,报效国家的精神,堪称后世学人之揩范。
运铎广场地处校园湖(西月湖)南侧,毗连实训大楼、雅苑学生公寓。广场以兵工英雄、新四军军工创始人、中国的保尔——吴运铎的名字命名。广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积极弘扬中国军工的核心价值观——“国家利益至上”的奋斗精神。拟建吴运铎花冈岩塑像一尊,“把一切献给党”影壁一座以及“兵工砖”地龛陈列。
搏海广场位于学院一号教学楼和四号教学楼之间,是学院学生集会、主办大型活动的场所。广场取搏击海洋,学海无涯之意,反映了学院立足船舶工业的办学特色和服务海洋运输、海洋开发以及现代海防的专业特点,体现了学院不断开拓进取的大学精神。广场拟建以郑和下西洋和国家现代海洋开发为主题的全景壁画两幅。
环湖文化长廊长廊环校园湖(西月湖)而建。设亲水平台、栈桥、灯塔、校训石、四方柱雕塑等。
568舰训练平台
568舰训练平台地处校园湖南岸,按照568舰——巢湖号导弹护卫舰1:3的比例复制。568舰是我院航海类专业学生船员合格证培训的重要场所。舰上不仅陈列有各种消防、求生、保安器材与挂图,还有船舶各种航行灯、信号灯、信号旗的展示。可开展高级消防、船舶求生、船舶保安意识与职责等项目的训练。
巢湖号导弹护卫舰,弦号568,属054A型导弹护卫舰, 是中国自行研究建造的 巢湖号导弹护卫舰最先进的导弹护卫舰,具有较强的反潜、防空、对海作战和信息战、电子战能力。2008年6月30日下水在南海舰队服役。
邀月桥连接四号教学楼和半亩园的水上廊桥。
映月桥连接四号教学楼和学院主干道——学苑路的半月形拱桥。邀月、映月之名,以形定义,随义表形。一曰曲、一曰直,有呼有应,取其见合,取其开张。寓意学子人格养成之道。邀、映二字契合启承,时光的穿梭、空间的转换,告戒学子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驾驶台地处校园湖西岸 由舵盘,驾驶仓和临水平台等元素组成
校友长廊建于2014年7月,为西月湖绕湖感恩文化区文化景观之一。由我院校友00521班邢建斌认捐。2014年10月,学院利用国庆校友返校周契机,面向返校校友征集校友长廊对联,得到众多校友响应,有词为证: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魂牵梦萦,终回母校。丹桂秋,人如旧,奈何鬓染秋霜华发生。弹指一挥数十载,风雨兼程且歌行。流水悠悠,诉说光阴之故事;长亭萋萋,凝结母校之牵挂。题此短词,祈我母校明日繁荣昌盛,诉我船院学子眷眷之心。
楼路命名
博海楼 畅海楼 求是楼 致用楼 天健楼 厚德楼
学苑路 环湖路 兵工路 中湘路 自强路 临江路 运铎路
十.舰船与航海博物馆——全国舰船科普教育基地、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武汉市科普教育基地、汉阳区科普教育基地
舰船与航海博物馆建筑面积约570平方米,以“船·溯与承”为主题,分设“船·育”(船院校史)、“船·忆”(驭海史话)、“船·梦”(当代舰船)、“船·造”(船舶先进建造工艺)、及“船·行”(船舶航行技术)五大主题展区,每个展厅里包含1-2个主题区及1个专题区。场馆建有智能交互设备、多媒体展示设备、电子沙盘可视化设备等数字化、科技化辅助展示设备,涵盖文化展示、学术研究、社会教育科普等功能。
十一.素质拓展基地
学院素质拓展训练基地地处田径运动场边。基地包含:巨人梯、高空断桥、空中抓杠、天使之手、高空相依、泸定桥、高空路、攀岩、毕业墙、信任背摔、模拟电网、移花接木、盲目障碍、有轨电车、中空平衡训练系统等项目。以上项目设置全面,富有代表性,涵盖高空、场地等,可以全方位的锻炼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并增强其体能技能,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十二.历史遗迹
汉阳兵工厂康乐桥遗址位于行政楼与大学生活动中心之间,现掩埋地下。
汉阳兵工厂火药碾盘碾子原件在家属区,复制件陈列于抱冰广场。是汉阳兵工厂生产无烟火药的重要设备。
汉阳兵工厂火药实验块汉阳兵工厂生产无烟火药的重要设备。陈列于抱冰广场。
汉阳兵工厂办公楼奠基石原楼已拆除,镶嵌在工程技能训练大楼正立面左下侧,刻“继往开来”四字,署“中华民国三十七年立兵工署长杨继曾”款识。
兵工砖汉阳兵工厂建设专用砖,砖上印有“兵工”、“裕汉”、兵工厂厂标等标识,现存10余块。
建校纪念碑位于学院工程技能训练大楼与厚德楼之间,纪念碑正面刻有“为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而奋斗”铭文,背面刻有建校记事文字。纪念碑立于1954年,经武汉市文博部门考证,为新中国武汉市最早的纪念碑。长江日报曾以《纪念碑见证武汉历史》为题作专题介绍,被誉为新中国武汉第一碑。